根據調查,使用觸控手機的使用者,
有高達9成比例曾經對觸控原理感到好奇,
進而使用手指以外物品滑動/碰觸過手機觸控~
好奇寶寶的你(妳)是否也做過類似的事呢?
有沒有發現結果是有的可以、有的不可以?
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的差異?
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智慧型手機的觸控原理吧~
.
在討論觸控原理前,先讓我們看看網路上有些什麼好玩的觸控實驗~
.
巧克力糖?
.
香蕉?
.
煮熟的蝦子?
.
超極大熱狗?
.
看到這邊,大家臉上是不是已經跟作者一樣”囧”了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導入正題~
對於觸控原理,網路上有很多解釋,但大都太文言文了,
有興趣精進者可自行上網查閱。作者以下盡量用簡單一點的說法解釋。
目前已可以正常量產於觸控螢幕的觸控原理,只有兩種:
.
一. 電阻式觸控:
這種觸控式構造為上下分開的兩層,上層是一種塗膜導電金屬的軟性材質,
在這層薄膜的X軸上,佈滿了很多由X+往X-流通的電場,示意圖如下:
.
觸控的下層則是一層塗抹導電材料的玻璃板,這層在Y軸方向一樣有佈線有電子接收元件,
但正常情況下是沒有電場作用的,示意圖如下:
.
兩張圖結合後就是電組式”未觸控”的狀態~
.
當使用了手或任何物品去觸控螢幕時,
就會使原本上層X+流向X-的電流因為碰觸到下層Y方向佈線,
因此改變電流方向~
.
使原本X方向的電流因為咖啡色碰觸點而改走Y方向。
.
而電組式觸控就是應用偵測那條X佈線未導通及Y佈線導通來決定觸控點。
所以電阻式觸控屬於“不限任何物品,有碰觸就可感應的觸控”。
但因為手機使用率高,表面誤觸機會高、最表層的軟性材質也易損壞,
因此這種觸控漸漸被手機業淘汰中。
目前大多只剩一些早期智慧型手機、山寨機、汽車導航等還可見到這類觸控~
.
二. 電容式觸控:
這種觸控即為現今智慧型手機的主流,其構造為一層強化玻璃基板,
玻璃下有一層能夠在玻璃表面產生均勻電場的薄膜(銦錫氧化物ITO)。
.
當手觸控到螢幕時,因為人體70%為水分,導電性良好。
所以會造成表面電場被人體吸收的現象。
.
當電場被人體吸收產生電流時,手機內的控制器即可依流失電流距4個角落比列的不同,
計算出接觸位置。
.
也就是說電容式觸控屬於“限導電材質碰觸才會產生作用的觸控”。
.
電容式觸控雖然是目前觸控的主流,但還是有其缺點。
也就是觸控易受靜電影響及觸控容易破裂二項缺點。
相關大廠也已開始開發下一世代觸控原理來改善,例如傳聞的超音波觸控或紅外線觸控等等…
但因為都還在研發測試階段,還無法正式投入量產,這裡就暫不研究了。
.
經過以上介紹,是否對觸控有了初步的了解?
好奇的你(妳),何不拿起手邊的任何物品馬上觸控看看吧~
.
原來如此~~~~~看不懂….
其實我也是讀好幾遍才懂的 >”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