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hone4的玻璃門事件一直不斷出現在消費者身上
上個月就處理了好幾支iPhone4的「面門慘案」
毀容的原因五花八門: 有摔機的、有被機車或自己
或別人的另一塊「玻璃」壓到的、有難於啟齒的
但奇怪的是,卻很少見到有被割花的病例
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普遍的現象?
.
蘋果記者飛揚,就來個追根究底,找出它的「病因」
.
圖文:飛揚
首先我在youtube找到了線索── 「iPhone4的耐摔測試」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7-OBoDFeDY&feature=player_embedded
在多數情況下,摔機後它的玻璃都還完整
只在粗糙柏油路面的某些角度落下,有受損的現象
的確比市面上多數手機的玻璃,擁有更低的破裂機率
接著我們來深入了解這層玻璃的出身
iPhone4使用康寧金鋼玻璃(Gorilla Glass)來當上下蓋
MOTO MileStone也是使用這個材質的玻璃
號稱鑰匙也刮不花。
金剛玻璃,該項技術發明於1962年,
2006年康寧公司(Corning Inc.)爲這個材料取名爲 Gorilla,
並且在2010年首先在亞洲設立了生産基地,
其是在原料中加入化學物質,讓玻璃變得更富彈性,能夠提供更輕、且更耐衝擊的螢幕。
這種強化玻璃已在智慧手機中逐漸普及,
尤其是當螢幕越來越大、觸控使用漸受歡迎,對螢幕的保護也越不容忽視,
面板使用這種玻璃,面板就能更輕薄且更耐用。
然而真如康寧的官方說法那麼神奇:
刮不花又耐衝擊?
我們做了以下的實驗
〈iPhone 4的耐壓測試〉
.
經過重達10kg的喇叭音箱踩過後
玻璃面竟然毫髮無傷
這金剛玻璃真不是蓋的,接下來的刮花實驗,我也更加有信心
〈iPhone4的耐刮測試〉
.
無論是利尺或一字起子
想在上面’刮花’的確不容易
因為它的表面光滑,讓你無法著力
一用力,它就向旁邊滑開
做完這些測試後,我們來看看這片玻璃的立體面
康寧在六代線及更高世代線上生產0.5mm,從而取代原先的0.7mm。
0.5mm有多薄? 我們以1元硬幣為例,它的厚度是1.5mm
換句話說,3片六代線Gorilla玻璃厚度和1元硬幣相同
經過現場測量
.
iPhone4的觸控+玻璃 的厚度 ≒ 1mm
所以它使用的金剛玻璃算是蠻新的產品
因為薄,所以光的折射很細微,不影響觸控位置
因為薄,所以導熱較快,使操作滑順(觸控屏是熱感應式)
因為薄,所以重量能減輕
難怪iPhone4有那麼多神奇的表現
翻過來,我們看看它和液晶的關係
為什麼市面上傳說「iPhone4的觸控和液晶是結合在一起,無法單獨更換?」
.
如此薄又如此密合的精密產品,一旦分開他們
iPhone4還能繼續展示它神奇的魔法嗎?
所以「iPhone4的觸控和液晶是結合在一起,無法單獨更換」
這不是謠言,而是事實——眼見為憑
這些實驗雖不夠學術水準,但也夠我們日常所需
它的確耐壓、耐摔、耐刮
但為什麼iPhone4玻璃門事件一直不斷出現在消費者身上?
我做了以下的結論:
1. 「樹大招風」
社會上對它的過度期待、對手對它的過度關注
玻璃門事件多,間接證明了它的大賣
市場佔有率高,故障數量當然也會相形增加
若不用數量作評測,只用「玻璃破裂」的百分比,和其他智慧型手機相比
它應該是最低的
2. iPhone4玻璃的破裂多數都是單面的
(我尚未見過正面、背面同時破的)
如同電影裡面「隔山打牛」的重現
—– 被打的人沒事,跟他身體有接觸的人通通倒地
為何如此?
因為被汽機車輾過受損的面不在表面,而在它的著地面
這證明了它—-的確耐壓
會破裂的那一面,是接觸到粗糙的地面,且無法將受力觸點轉移
(上面有輪子壓過)
所以只好以毀容的方式呈現(或裂或碎,但沒有刮花的)
而背面受損的案例遠低於正面
我們看看他們的厚度就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了
.
兩者厚度差不多
所以,厚度並不是決定破裂的因素
人心才是
破在背面
一來,不會影響手機操作
二來,用保護套就—– 全遮住了
可以省下2-3000大洋
若是你妳會做什麼抉擇?
.
看完這篇研究後, iPhone4的愛用者,現在的你,會不會對自己的選擇後悔或擔心呢?
(參考資料: 維基百科)
.
.